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交易的影响
一、宏观经济政策方面
(一)财政政策的影响, 调整手段及政策类型影响
财政政策调整手段主要有调整政府购买能力、转移支付能力和改变税率三个方面。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、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。当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,政府减少投资,对证券市场资金流入有影响;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,政府积极投资于能源、交通等产业,带动相关行业发展,对证券市场有积极影响。例如,政府投资公路、桥梁等非竞争性领域,直接增加工业产品需求,促使证券价格上涨。
政府购买影响
扩大政府采购,如加大对公路、桥梁、港口等的投资,会直接增加相关工业产品的需求,从而促使证券价格上涨。因为企业的经营预期变好,盈利可能增加,吸引投资者购买证券。
政府转移支付影响
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变化会使社会购买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。例如增加社会福利开支、对农民拨款等,会使部分人收入水平提高,间接促成企业利润增长,有利于证券价格上升;相反,转移支付水平下降会使证券价格下降。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水平调整,会打破原有财政格局平衡,影响证券市场。若中央提升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水平,地方政府可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发展,促进证券价格上涨。
税率调整影响
在其他条件不变时,公司税变化直接影响公司净利润、积极性和扩充生产规模能力,从而影响公司发展潜力,对证券有较大影响。居民个人实际收入受个人所得税影响,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供求关系。证券交易成本受证券交易税影响。通常税率上升遏制证券价格上涨,税率下降促进证券价格上涨。
(二)货币政策的影响
利率调整影响
利率对证券市场作用直接且影响大。一般而言,利率下降时,股票价格上涨;利率上升时,股票价格下跌。从绝对价值理论看,证券价格由未来现金流和利率决定,股票价格与利率成反比。当利率升高,储蓄获利增加,部分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向银行储蓄,导致股票需求量下降,股票价格下降。金融服务业对利率最敏感,利率变化频繁时,银行业获利水平相对提高,而较高利率会使多数行业投资欲望降低,如钢铁、机械制造、房地产等行业会变得萧条。
货币供应量影响
增加货币供应量时,市场上资金充裕,部分资金可能流入证券市场,推动证券价格上涨。例如,当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,释放大量货币,会有更多资金可用于证券投资,提高证券的需求,从而影响证券价格。反之,减少货币供应量会使证券市场资金相对减少,价格可能下跌。
(三)汇率政策的影响
汇率波动影响
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例,绝大部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会通过汇率水平反映出来。如果本国货币升值,一方面,对于有大量外币债务的企业来说,债务负担减轻,有利于企业盈利,可能推动证券价格上升;另一方面,出口企业可能面临挑战,因为本币升值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昂贵,出口减少,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盈利和证券价格。反之,本币贬值时,出口企业可能受益,进口企业成本增加,不同企业的盈利变化会影响证券市场交易情况。
二、宏观经济指标方面
(一)通货膨胀影响,对企业经营影响
通货膨胀会提高整个市场的名义利率水平,令未来价格水平和成本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加,加强企业决策难度。一些对下家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,既要承受成本上涨压力,又不能转嫁成本,行业利润下降。但像煤炭、石化等自然资源开采行业,若具有较强垄断性,成本不随通货膨胀提高,产品却能高价出售,可从中获益。企业盈利状况的不同变化会影响证券市场,因为企业盈利是证券价值的重要支撑,盈利好的企业证券更受投资者青睐,价格可能上涨;反之则可能下跌。
(二)经济增长影响
不同增长阶段影响
在经济增长期,企业盈利机会增多,发展前景良好,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增强,证券市场交易活跃,证券价格往往呈现上升趋势。例如,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阶段可能得到快速发展,相关企业的股票会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。而在经济衰退期,企业面临销售下降、利润减少等问题,证券市场表现不佳,交易活跃度下降,证券价格可能下跌。